中風後果嚴重 應早防治
中風如今已成為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急性疾病之一,不管是年輕人;還是老年人都有可能患上。中風往往發病急、病情變化快和死亡率高,即使保住了性命,致殘率也高,還會留下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、肢體麻木和語言不清等後遺症。若出現中風的情況就必須要及時治療,若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,帶給患者的危害是無法估量的。
Rita問:「譚博士你好,最近聽說住在我隔壁的鄰居突然一側身體手腳麻木無力,送到醫院檢查,醫生說是輕度腦中風。現在我的年紀也不小了,平時血壓又高,很擔心我也會出現這種情況,我知道中風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,想瞭解一下中醫是如何看待這個病。」
我答:「中風又稱急性腦血管意外,以偏癱、失語,甚則突然意識喪失為臨床主症。本病起病急驟,往往在短時間內腦部損害症狀達到高峰,如患者倖存,則神經功能恢復緩慢。該病發病率高;病殘率高;死亡率高。中風病的急性期是指發病後兩周以內,恢復期是發病兩周或一個月至半年以內;後遺症期是發病半年以上者。」
Rita問:「那這個病具體的病因是什麼?為什麼這麼多人會患上?」
我答:「中醫理論認為中風的病因有以下幾點:
1.年老體弱,或久病導致氣血虧損,腦部脈絡失去營養。氣虛則運血能力不足,引致血流不暢,而令腦脈瘀滯不通;陰血虧虛不能制約陽氣,內風動越,攜帶痰濁、瘀血上擾腦部,突發本病。
2.過勞內傷、長期熬夜,傷耗體內陰精,導致身體陰虛火旺,或陰不制陽容易使陽氣過盛,引動風陽,於是氣火俱浮,或兼挾痰濁、瘀血上壅腦部脈絡而發病。
3.過食肥膩辛辣的食物,或飲酒過多,使脾胃受傷,運化功能下降,痰濁內生,鬱久化熱,痰和熱互結,壅滯於經脈,上蒙清竅(頭部);或素體肝火肝氣旺盛,氣機鬱結犯脾,令痰濁內生;或肝鬱化火,煉液成痰,痰瘀互結,攜風陽之邪,竄擾經脈,發為本病。
4.情緒過極所傷,肝臟疏泄功能不足,令氣機鬱滯,血行不暢,瘀結於腦脈;暴怒傷肝,則肝陽暴張,或心火暴盛,風火相煽,血隨氣逆,上沖犯腦,均易引起氣血逆亂,上擾腦部而發為中風。」
Rita續問:「請問中醫對於中風通常有哪些治療方法?而日常我們要如何預防中風?」
我答:「中醫治療中風常見方法有針灸和中藥等:
針灸
常用針刺穴位:內關、水溝、極泉、委中、三陰交、尺澤、曲池、外關、合谷、環跳、陽陵泉、足三里和太沖等,佐以艾灸,隔日1次,7次為一療程,可通經活絡,祛風開竅。
中藥常用方劑:補陽還五湯加減、鎮肝熄風湯加減,天麻鉤藤飲加減等。
日常預防
1.綜合控制多重危險因素的發生,戒煙限酒,積極治療高血壓、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。曾患中風的患者,更要防止疾病復發,定期復診,按時服藥。
2.勞逸結合,平衡膳食,清淡飲食,忌暴飲暴食;宜低鹽低脂飲食,多吃粗糧、新鮮蔬菜和水果;適量運動,每週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,控制體重;保持情緒樂觀,避免不良刺激和精神過度緊張與疲勞,心胸豁達,遇事不怒,這樣才能保持心境平和,減少發病。
3. 四十五歲以上的中年人、肥胖者、有高血脂症家族史者、常出外聚餐應酬工作者、高度精神緊張工作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對象,除了至少每年做一次全面體檢外,還建議以傳統中醫中藥手法調理身體,以保平安。」
Comment
暫無回應